高句麗 vs 高麗

Views

中國歷史上的高句麗和朝鮮的高麗實為二個完全不同的政治體, 切忌混為一談. 高句麗人和北魏有著密切的姻親關係, 也許這是現今韓國人為了自抬身價會一直把中國歷史上的名人說成是韓國人的原因之一. 但身為中國人, 究竟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這個邏輯和先後順序還是有必要要釐清的.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image-1.png
在南北朝時期因南北對峙無力一統全國的空隙下, 在中國歷史上的高句麗日趨強大, 勢力已跨越鴨綠江進入朝鮮半島, 最終定都於今北韓平壤. 

所以, 我們可以說 - 是中國歷史上的高句麗力量進入了朝鮮半島, 最終統治了北島上的朝鮮族(高麗人), 絕不是現今的朝鮮族是中國歷史上的高句麗人, 所以在中國歷史上所有有擁有高句麗血統的名人都是韓國人. -- 這二者差很大哦!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image-122.png由左邊的地圖來看, 高句麗的確在朝鮮半島的上面, 但主要還是在中國版圖境內.(大約遼寧省的位置)

其高句麗一族很早就出現在中國歷史上了. 在先秦古籍中便有對高句麗的記載. 它的起源地並非在朝鮮半島上, 
但不知道為什麼好像各個朝代的君王都對高句麗族很不滿, 一直都有出兵攻打高句麗的記載. 高句麗就這樣一路的從遼寧省境內被逼往朝鮮半島的方向遷移. 到西元五世紀左右, 隨著北魏的東征西討, 高句麗愈發待不住, 便一路往東南方移動, 最終的確是遷都到朝鮮半島的平壤. 所以是中國的高句麗族統治了韓國人, 不是在中國有高句麗血統的人是韓國人..... 
這邏輯, 有那麼難懂嗎?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image-110.png還記得在"錦繡未央"中當南安王出現在朝堂上宣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傳位口詔時, 滿朝文武大臣雖心有疑慮, 但也僅止於面面相覻. 只有一位高大人膽敢挑戰"先皇傳位於南安王"口詔的真實性. 這位不怕死的高大人在劇中的曝光率雖然不高, 但他在真實的歴史舞台上郤是佔有一席之地的. 

歷史上這位大人名, 歷太武帝, 文成帝, 獻文帝以至孝文帝四朝. 這位高大人乃渤海望族出身. 然渤海與高句麗相距不遠, 而在北魏時期有不少高句麗人主動的或被動的遷居到中原並以高為姓. 由於渤海高氏為豪門大族, 因此不少高句麗高氏往往自稱為渤海高氏以拉抬自己的郡望. 

但, 當朝北魏太皇太后 -- "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 -- 其實是一半的高句麗人. Before 北燕被北魏武帝攻滅前, 北燕和高句麗比鄰而居. 二國為保邊境安定而行聯姻制是很稀鬆平常的事. 就在北魏武帝攻打北燕時, 李未央的皇爺爺馮弘便攜家帶眷的逃到高句麗避難, 後被高句麗王高璉誅殺以求自保. 其間前北燕皇帝馮弘的兒子- 馮朗已娶高句麗皇室公主為妻並生下未來足以左右北魏政局的小馮氏. 想來, 這可是連小馮氏的外祖父高璉都想不到的結局吧. (我的印象中, 大陸好像有一齣劇情和這一段很相似的連續劇, 但並不出名, 找到再貼上來)

話說因為北魏太皇太后本身就具有一半高句麗血統, 又堪稱為北燕的亡國公主, 也許正因為如此, 對於具有高句麗血統的司徒大人高肇之妹特別喜歡, 於是做主把她許配給心愛的小孫子拓跋宏, 後為北魏孝文帝之后 -- 孝文昭皇后高氏(死後追封). 史書有載:"姿貌, 奇之, 遂入掖庭"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image-26.png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image-76.png
這位高肇大人也自稱為渤海人,  但和高允大人郤並無來往記錄. 以年紀來看, 高允至少是高肇的父執輩或祖的人, 但由2人並無密切往來記錄可得高肇並非真的渤海高氏, 僅以自稱為渤海高氏以拉抬自己的郡望. 因此這位高大人很有可能實為高句麗人也. 但確定不是韓國人.😈😂


中國史書上的確有把高句麗簡寫為高麗, 但這個高麗指的是高氏高麗而非韓國的王氏高麗. 基本上中國的高氏高句麗滅亡離韓國人的王氏高麗興起中間相差了至少200年. 這2個不僅民族不同血源不同連文化也不同, 大概只有名字相同而已. 



可以明白為什麼韓國人喜歡把高句麗當成是高麗, 或是為什麼堅持自己是高句麗人. 因為高句麗的發源地是在遼東, 也就是說當韓國人相信自己是高句麗人的同時, 也就把中國的遼東當成了是自己的領土了. 頓時之間國土大了將近一倍. 再來把自己 "抬旗" 成為高句麗人的好處就是可以把中國當成自己的一部份. 因為就如上所述, 北魏馮太皇太后有一半的高句麗血統, 北魏孝文帝的孝文昭皇后高氏則是100%的高句麗人. 高氏是北魏宣武帝的親生母親, 也就是說北魏是由半個高句麗人當皇帝, 那麼如果按照韓國人的邏輯, 當然就理直氣壯且理所當然的說所中國人是韓國人的後代了.


<待續>



請按推薦貼紙即可網上訂購豆油伯

0 留言:

張貼留言

顯示表情符號